為促進計算社會科學研究的發展和應用,澳大社會科學學院在新學年繼續舉辦計算社會科學工作坊。澳大社會科學學院傳播系馬思源教授在最新一場的工作坊中,探討了外國偽歷史陰謀論在發展中國家的傳播特點及其影響。
“外國偽歷史”作為一種特殊的陰謀論,儘管缺乏證據,卻在社交媒體上廣泛存在,如一些網民聲稱金字塔是偽造的,這些“偽歷史”的觀點在社交媒體上引發很多討論。馬教授從中國視頻分享網站Bilibili上收集到213個支持外國偽歷史的視頻、以及89個反對外國偽歷史的視頻。分析後發現,反對外國偽歷史的視頻比支持外國偽歷史的視頻吸引了更多的觀看和評論,而支持外國偽歷史的視頻卻有一批自己的忠實粉絲。
在對視頻內容進行主題歸納後,馬教授識別出三個核心議題:
- 探討外國文明和歷史建立在虛構與抄襲之上的方式;
- 利用宣揚外國偽歷史來對抗西方中心論;
- 通過反駁和嘲諷外國偽歷史,促進公眾對真實歷史的理解。
此外,馬教授還探討了“外國偽歷史論點”與“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在發展中國家的關系,認為這種現象不僅與民族主義有關,還涉及對知識分子、科學和學者的不信任。
馬思源現為傳播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包括政治傳播、國際傳播、計算方法與大數據。其研究成果曾發表多份SSCI Q1期刊,包括《Digital Journalism》、《Human Community Research》,《Health Communication》、及《Communication Monograp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