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2T14:41:54+08:00

來源:經濟觀察網 作者:經濟觀察報 記者張銳 發佈日期:2022-09-27

9月26日,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胡偉星在經濟觀察報主辦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論壇上表示,過去五年,大灣區的建設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包括交通網絡的建設、人員往來的便捷程度,還有人員和資金的流動量,以及貿易量等等。

“大灣區是中國境內最活躍、最有活力,經濟最旺盛發展的一個地區,但我們確實也有一些瓶頸,一些發展中遇到的問題。”胡偉星認為,大灣區的建設有很長的歷史背景,從珠三角、粵港澳合作到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發展綱要》,最初的發展主要是靠市場力量,比如港澳企業搬到內地帶動兩地產業融合發展,這個過程到了2019年就步入了新發展階段,需要新的制度突破和創新,才能讓融合發展達到新的高度。

胡偉星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是“一國兩制”下的協調發展,雖然目前作出了很多突破和努力,但仍然還是不太夠,需要提升深層次的合作。他舉例稱,比如人員的流通,港澳的人員還不能說很自由的到內地工作,內地的人也還不能完全自由的到港澳,“還是有很多制度上的障礙”。

“橫琴方案、前海方案、南沙方案,雖然這些平台都搭起來了,但是真正的兩地的官員湊到一起,共商、共建、共管、共用其實都並不是那麼容易。”胡偉星說,除了兩地制度的銜接、政策的溝通以外,人心和民心相通也非常重要。他認為,後者的溝通、相通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胡偉星提及,過去五年,香港在經歷了不少波折事件之後,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的落地等在制度方面的“改造和重組”,香港進入了新的發展歷程。但港澳年輕人對大灣區的認同感,以及是否願意到大灣區工作等問題,仍然是值得好好研究的。

胡偉星以澳門的情況舉例稱,澳門整體對國家的認同感非常高,但如果具體到是否要去橫琴工作、生活,年輕人還是會有不少疑問。

“疫情三年,往來受到很大的阻隔,沒有辦法面對面的交流其實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希望疫情過後,我們能有更大的突破。”胡偉星說。

原文鏈接:http://www.eeo.com.cn/2022/0927/560016.shtml